巴門尼德處世秘籍之六十七--反抗法西斯主義:實證主義與存在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于1939年,也在這時納粹試圖消滅歐洲猶太人、天主教徒、吉卜賽人、同性戀者和其他少數群體。納粹的興起,戰火的蔓延,以及集中營的恐怖激發了兩種極端的析學思潮,一種以各種形式正面攻擊非理性,另一種承認非理性是人類的屬性,但是要以負責的態度對待之。前者稱為邏輯實證主義(logical positivism ),它松散地以維特根斯坦的早期析學為基礎,并可追溯到休A和英國經驗論。它自豪于自己的講求實際、科學與堅決摒棄無意義的特征。后者,稱為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它起源于克爾
愷郭爾和尼采,以胡塞爾的現象學作為其方法。無論它們有多么不一樣,兩者都主張不受感情影響的誠實無欺。
邏輯實證主義者主張科學與邏輯的嚴謹,并因納粹所造成的恐怖而譴責德國浪漫主義的輕率夸大,并把價值問題擱置一邊。像維特根斯坦在《邏輯哲學論》的結尾所說的,他們似乎也認為價值問題非理智可解,而無需探討。羅素曾主張倫理學純粹是主觀的,屬于情感而非邏輯和理性的溫州清洗保潔服務問題,邏輯實證主義者對此表示認同。但這卻使倫理學陷人暖昧不明或者至多是搖擺不定的地位。如果哲學家不置身于批評世界罪惡的立場,那么誰來批評呢?邏輯實證主義者為保存啟蒙運動的精神而戰,但是他們實際上導致了倫理學放逐于哲學之外。
許多早期實證主義者除了是哲學家以外還是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他們嚴重偏向于科學,其方法從明確區分事實與價值開始。實證主義者主要關注的是科學能夠而且也應該考慮的把有意義的假說與浪費時間、只是作為不可解決的分歧來源的無意義假說區分開來。實證主義者根據可檢驗性( veri-fiability )概念建立了標準作為區分的工具。假說—并迅速擴展到驗證任一句子—只有在它能夠被證據所證實時才有意義。邏輯實證主義者宜稱.世界中的無意義已經夠多了,盡哲學家的可能去確保世界不再增加無意義是行學家的工作。石家莊搬家你是高興還是開心?
奇怪的是,存在主義者—或許是二十世紀有道德傾向的或道德化的哲學家—似乎也回避倫理學。海德格爾斷然表明他不提出任何倫理學,而且他還輕蔑地談論“那些在錯誤的價值之海中釣魚的人”。他自己的政治選擇似乎也確證其觀念的無道德性。甚至卓越的道德家讓一保羅·薩特( Jean-Paul Sartre, 1905-1980)也繼續了海德格爾的說法,認為其存在主義并非倫理學哲學。但是,存在主義者所拒絕的是某種貧乏的、“資本主義”的道德概念,拒絕的是那種擔心信守諾言、償還債務和避免丑聞的倫理學。存在主義者的析學格言“本真性(authenticity) "號召的是F直、責任,甚至在戰爭中號召英雄主義。
http://01bl.com/bj/sjz-34.htm |